2020-04-12 10:15:16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本溪华图
本溪华图_本溪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公务员考试热点。更多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本溪华图公务员招聘频道(http://benxi.huatu.com/gwy/)或者关注本溪华图微信公众号(bxhtjy),本溪华图咨询电话:024-42825777。
1.「初中综合」备考内容
2.「法经军农」备考内容
3.「时政要闻」备考内容
「常识判断」可分为3种题型 ,分别为「初中综合」、「法经军农」和「时政要闻」,以下是它们的备考内容。
「初中综合」部分的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有关,主要考察初中课堂知识和部分课外生活常识。
初中课堂共有「语数英」3门主科和「史地政理化生」6门副科。其中,3门主科中的英语不考察,数学考察部分在「数量关系」板块。语文的考察部分主要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识判断」中的语文考点包括文学史、汉语语法结构、诗词及古文的含义等。
6门副科的内容都有所涉及。政治一部分和时事结合成为时政,一部分和历史结合,主要考察党的历史重要事件。历史考点最多,也最容易和其他内容结合。地理对考生的基础要求较高,尤其是结合时区、洋流、著名地理现象的题目较为复杂,需要考生充分掌握各科目的联系。生物、物理考察的较少,但一旦出现,往往难度较高。
课外知识主要考察生活常识,例如垃圾分类标志、做菜着火了怎么办、草木灰肥料如何使用等。
「初中综合」的备考内容非常明确,就是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积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初中教材,二是初中课外书。
在具体讲述如何积累知识储备之前,首先要纠正一个很常见的误区,那就是很多考生都是按照网上搜到的「常识判断必做1000题」、「常识高频知识点」去机械地看书、背题,这样不仅很容易导致大脑疲劳,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好。
「初中综合」题目往往需要将不同科目串联在一起,对推理、联想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题目还需要根据题干叙述来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点综合分析。那种单纯靠记住某某知识点而做对的题,现在几乎不存在了。
只要稍微研究一下近年的「常识判断」真题,就会发现大部分「初中综合」题目都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复习「初中综合」板块时,姿态一定要放低,让自己在心态上重新变成初中生,认真耐心地再看一遍初中教材和初中课外书,尤其是《十万个为什么》中和生活常识有关的内容;心态一定要摆高,要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从理解的角度吃透这些教材。
例如,看到地理学名词,就想到在公考中可能会和生物、历史、战争有什么样的结合;学到中国古代一个著名历史事件,就想到它有什么著名意义,对未来的政治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复习初中教材和课外书时,一定要站位高、多思考,最好是站到教师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来教课,怎样才能教的让孩子们愿意学。能够在这个角度理解知识点,就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从而有效应对此类难题。
总体来说,「初中综合」板块不会考察难度过高的知识。以「唐朝历史」为例,公考可能会考察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但不会考察神龙政变、元和中兴和唐高宗灭高句丽之战,因为后三者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
近年来「初中综合」题往往综合多学科的考点,有时候会出一些绝大部分考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识点,但通过联想和推理,可以得出该知识点对应的选项,这种趋势值得关注。
现在智能手机非常普及,可以下载带有初中知识点以及和「十万个为什么」类似的App,巩固一下自己的常识。切记,一定要彻底掌握住知识点,不要扫一眼就过去了。
另外,还需强调一点:备考该部分内容时,心态一定要好,尽量顺其自然。
「初中综合」的复习和其他板块不一样,大部分属于「重回中学时代」的复习,考生可在备考其他板块劳累的时候抱着放松的心态温习一下曾经熟悉的知识,不要追求太偏门的知识点。
顾名思义,「法经军农」考察的为法律法规、金融经济、军事农业方面的知识。注意:公考中法律类题目远多于其他三类题目。
「常识判断」的法律类题目的考点大致有以下三类:
①《宪法》
②刑、民、行三个《诉讼法》
③其他类,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家庭生活类);《合同法》、《劳动法》(工作类);《选举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政治类)。
近年来,像国际法、《物权法》也进入了公考的考察范围。
这些法律均有其独特的内容:
①宪法是根本法
②三个诉讼法涵盖了各种违法行为和对应法律程序
③选举、游行示威、劳动合同三个法律则涉及公民的基本选举、游行示威和劳动保障方面的权利
④婚姻、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知识产权则涉及到公民的日常生活。
上述内容都是传统的热门考点,逐渐成为了考生和公考培训机构所关注的点,而近年来国考涉及的法律范围更多,对考生的法律综合素养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经济类题目一般每年只考察1~2道,此类题目的复习更为简单,打开手机搜索「常见金融名词」和「常见经济名词」,历年来所有公考的所有考点都在这个搜索范围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此类题型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像《物权法》这类一般考生基本上复习不到的法律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这样非常专业的法律概念,以及「金融机构可以从事的金融业务」这种略偏的知识都出现在了2018年国考中,对考生的推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法律类知识点的复习一直是考生最头痛的地方,但它其实难度并没有那么高。
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好好读一下宪法的目录、序言、总纲和其他各个法律的目录、总则,以及各个法律的前面几章,领会一下法律的精髓。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法律全文的确是有些枯燥且无聊的,但每部法律最开头的精华部分基本都可以读一下——当不了法学生,也可以在公考中尝试拥有法学思维。
以《宪法》序言为例:
序言首先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然后通过1840年以来的历史明确了我党对我国这段历史的定义:人民很努力,但是没成功;随后的内容为我党继承了中山先生的遗志,做出了建立人民共和国、推翻「三座大山」等成绩;最后全面讲述了现在面临的情况,并提出了未来的目标,最后强调了宪法的地位。
宪法每个部分的安排乃至每个词的描述都是非常精确的,值得细细研读。
学习法律最重要的目的是还是要了解法律的本质,在备考中「预读」法律的考点,例如:
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官应怎样合法应对「民告」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同年龄的保护程度、未成年人享受的权利、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抚养义务
合同法→合同的定义、什么是无效合同
劳动法→工伤问题、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权利、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最小结婚年龄、婚前财产、离婚条件
上述考点都是可以「预读」出来的,在考前就可以重点研读法律原文,而不是死记硬背公考培训机构给出的浩如烟海的备考资料。
非金融、经济相关专业的考生想要做对金融、经济题,除了要开拓知识面、多接触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外,还要牢记一点,即「名正言顺」——无论是金融经济机构还是相关政策术语,都一定能从字面上大致读懂其含义,学会从这几角度做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定要多了解下热门常见的金融词汇金融常识,例如再贴现率、非法集资、央行基准利率、热钱、风险投资、去杠杆化、中等收入陷阱等。
总体来说,法律法规和金融经济题的考点都非常专业,非相关专业的考生几乎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考点,但千万不要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因为行测对这方面的考察不会很深入,即使在考场上见到了没有复习到的考点,一般也能够通过分析关键词字面含义,结合选项描述寻找突破口等方式解出来。
需要注意,法律和金融类的知识距离生活和学习非常远,可以说是行侧中最机械的知识,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导致大脑疲劳。建议从较容易理解的《宪法》、三个《诉讼法》和金融热词入手,慢慢理解着学习,把词语的意思真正掌握了,才有助于真正提升水平。
军事类的知识一般难度不是很高,但需要考生对军事有一定的了解。而农业类的知识则反映了公考对农村考生的兼顾,此类题目有很多和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草木灰不能和氮肥一起使用」「宅基地不得买卖」等,城市的小伙伴们可以适当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时政要闻」主要考察的是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尤其是与党、国家、军队、科技进步、民生政策有关的政策事件。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国考出现了「2015年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的内容,也就是说关于党政军方面的重要事件,考察时间可能会更加久远一些。
备考此类题目时不要刻意追逐热点,更不要机械记忆「时政热点1000题」等内容,而是要提升主观能动性,多看新闻,多关注对于热门事件的分析。
该部分比「初中综合」更需要理解,因为新闻内容千千万,热点追踪万万千,只去关注不去想是难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的,建议平时多关注下对热门新闻的解析。
目前看来,知乎是对热点事件分析、筛选最好的网站,经常刷刷知乎还是很有用的。
时政要闻难度不高,而且此类题一般能在20秒钟内确定自己是否会做,即使遇到很难的题,一般都会快速选一个正确可能性较高的,不会浪费太多时间。该部分主要通过3个方面复习:
①看《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每日坚持,不必非要记得多么清晰,只要有个大致的印象,对于公考就足够了。
②浏览公考培训机构给出的时政热点(有印象就行,切勿死记硬背,很容易劳而无功)。
③找到近年来国家的重点会议(一般是XX大,XX届XX次会议),仔细阅读会议公告原文,琢磨可能的考点。
关于和党政军的内容,重点推荐一个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这个网站对于公考比《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更有用。想要学好党政军的常识,只要认真多读一下该网站的内容就可以了。
备考「时政热点」时一定要紧盯着「党政军科民」五个字,尤其是「军科民」。有的考生在复习中投入大量时间在「党政」上,但需要注意公考从出题者想好思路到变成考场的卷子,中间有着很长的时间,而且涉及党政的题目一定要反复斟酌,防止出错,所以这种题目难度一般不高,有时候即使没复习到这个点,也能通过选项大致确定要选什么。
总体来说,「时政热点」理论上是公考最简单的题,考生只要每天拿出一点时间看看《人民日报》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再刷刷知乎,基本就能做出该部分80%以上的题。至于特别难的题,也都可以通过推理得出大致应选的答案。
(编辑:本溪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