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20:45:39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本溪华图
本溪华图_本溪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公务员考试热点。更多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本溪华图公务员招聘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本溪华图微信公众号(bxhtjy),本溪华图咨询电话:024-42825777。
精读材料得高分,粗读浮躁毁终生
许多考生,尤其是初次接触的新手,在面对申论试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么多字啊!这得看多久!”有这种反应很正常,但随后却有很多人干了一件傻事,形成了考生之间第一次分数差距的分化,这就是阅读跳跃,盲目速读,直解其皮,未解其里。其实,题目和材料是有很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只要能够稍微耐下心来,分数唾手可得。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带大家学习如何精读材料
材料1]东汉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
在这一段中,有很多考生都能发现“修汴渠”这一点,但是对于“率几十万兵士民工...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这一句却选择性忽略,认为没什么价值。关于这一句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题干来进行说明。“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在题干中,题眼是“王景治河”、“黄河安澜”,也就是需要找寻黄河不再泛滥的原因,既有王景治理的原因,还应当有一些治理之外的原因。我们发现,被我们忽略的这一句,恰恰就是对王景治理黄河的一段具体描述。换句话说,也就是王景做了什么事,使得黄河不再泛滥。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判定其中有修了一项工程这一项,但我们也应当明白,修建某项工程,不可能是一件轻松地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这正是这些投入,决定了工程的成败,也决定了黄河是否泛滥。由此可见,政法的大量投入,正是黄河得以安澜的原因之一。因此,这一段的答案点就是“投入大”。
与这段材料相似的,还有:
[材料2]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T市于2012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领导小组,并随即启动了“五大工程”(集中供热全覆盖、城市气化工程、城中村整村拆除改造、污染企业搬迁、水污染治理)和“五项整治”(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商品交易市场和饮食服务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和秸秆焚烧污染控制),财政总投入将超过千亿元。
在这一部分中,前面的“五大工程“和“五项整治”比较容易被找到,但对于最后一句“财政总投入将超过千亿元”,很多考生都忽略了。其实,这就是涉及到政府微观对策中,最为常见的人(投入人员、培养人才)、财(加大投入、增加资金)、物(完善设施、增强供给)中的财,反映的是政府“投入大”这项常规对策。
看了这两则材料,我们来总结一下,在很多材料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政府花了很多钱、用了很多人、费了很多精力等相似语句。很多考生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到或是看到相关语句,但没有将它们敏感化,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将这些语句“屏蔽”了。但当翻看参考答案的时候,却发现有“投入大”这个采分点,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材料中何处有体现。我们反复强调过,甚至在2016年下半年的四川省考申论材料中,也明确写了“被考生称为主观题的申论题,审查更加严格,细到每个措辞是不是恰当,会不会造成歧义,是用逗号还是句号等,命题专家都会一一讨论”。可见,申论没有废材料,每一段、每一句话的设置,都是有出题人的深意,但当“深意”通过比较常见直观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我们又由于主观的原因忽略了。这个采分点正是看准了我们的日常习惯,从最显眼的细处着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编辑:本溪华图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