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2 09:11:01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本溪华图
本溪华图_本溪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公务员考试热点。更多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本溪华图公务员招聘频道(http://benxi.huatu.com/gwy/)或者关注本溪华图微信公众号(bxhtjy),本溪华图咨询电话:024-42825777。
三个字总结——找对应;
一句话总结——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来选择。
·
数量关系和材料分析最直来直去,题干条件中给出了所有提示;语言类题目用大段大段的字把提示掩盖起来;就连图形分析也是,有情景有上下图,提示都在图里。
每类型题的提示,有自己的隐藏方式;而解法,也有几种考到的频率比较高。打一个比方,就像玩解谜游戏,多玩几次你就会知道,哪些地方容易有线索和这些线索应该如何使用。做行测的时候,如果有意识地去总结提示出现的规律,同时积累应对这种提示的技巧,不愁没有进步。
逻辑填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题型,每年都要考15+道题。不知道大家的正确率如何,反正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常常在近义选项之前徘徊,时间消耗很多不说,错的还不少。慢慢摸索出方法,正确率一下提高了不少。说起来其实很简单,知乎的前辈们也有写,这类题就是要看“对应”。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来选择填空的内容。
就逻辑填空题来说,逻辑填空题是在文段中留空,考查考生是否能够选出让整个文段最通顺的选项。行测的文字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求理性、严谨,通过文段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用词,对选项进行多方面的限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如何将这些信息从文段中挖掘出来,就是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
首先要排除的,就是不符合用词习惯的词,也就是不搭配的词。能帮我们节约考场上宝贵的时间。而且排除不搭配的词,不需要细细研读,只需要提炼出主/谓/宾,稍加比较就能作出判断。
举一个例子:
这在同时修饰多个词时,尤其有用:
“向高度、深度和广度”是空格1的状语,“科技”是空格1的主语。
所以空格1既要搭配主语“科技”,也要能同时搭配3个状语”向高度、深度和广度“。可以排除A(不搭配科技)、B(不搭配高度、深度)。
空格2处“是___的标尺”,这是一个暗喻。【逻辑填空】中遇到暗喻,几乎无例外,都要选择与比喻词的本义搭配的词,比如此时就要与“标尺”的本义搭配。四个选项中,C“丈量”与“标尺”本义最搭配。D“考察”用来形容“标尺”过于泛泛和抽象。优先考虑C选项。代回验证,成立。
例子还有很多,做题时注意提炼主谓宾,分清空格修饰的对象/被空格修饰的对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用词习惯的把握,比较考验平时的阅读量和自己用词是否符合规范,行测中主要涉及的,大部分都是报刊语体和科学语体,少量文学语体。平时多读这类文章、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用词,才能对用词搭配形成敏锐的感觉,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申论成绩。
·
通过用词习惯来筛选虽然快捷,但也不是每道题都用得上的,也不可能一道题3个选项都不符合用语习惯。接下来要介绍的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看仔细咯。
相对【中心理解】和【接语选择】而言,【逻辑填空】更注重微观用词的提示,所以在行文逻辑上不会很复杂。基本框架如下:
而复杂的行文逻辑,通常在【中心理解】和【接语选择】中去(nve)考(ni)查(wan)。要提高行文逻辑的辨识难度,命题人惯常使用的有两招:一是用不显眼的逻辑词,二是干脆省略逻辑词。接下来写【中心理解】和【接语选择】时,我们再详细地八一八吧。
回到行文逻辑上来,用真题来说明:
“若是不能……,就只能……”是个很明显的提示,相信大家一眼就看出来这里的转折意味,填空处应选择与“千锤百炼”和“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完全相反的词。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虽然行文逻辑不是本类型题的难点(2017年21题的难点在语义侧重上),但也一定要首先弄清楚!!逻辑的判断是后面程度和词义侧重的基础!!
·
确定了行文的逻辑,接下来需要更深入地判断——“词义侧重”
在【逻辑填空】题中,“词义侧重”最重要,即作者的态度和关注点——这也是我们在做题时必须问自己的两个问题:
作者的态度决定用词的褒贬,这很简单,只要保持和上下文一致就行,总共3种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作者不赞同就一定选贬义词,主要保持上下文一致:
1)上下文中有明显的褒义词或贬义词——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2)上下文中没有明显的褒义词或贬义词 ,而作者表示不赞同——贬义词优先,但不作排除,因为中性词和褒词贬用也能表示不赞同;
3)空格带引号,注意取相反义的情况——如褒词贬用(“褒义词”=贬义),贬词褒用(“贬义词”=褒义);
·
·
褒贬通常很好判断,一般“我方=积极=正面=用褒义、中性词”,“敌方=消极=负面=用贬义、中性词”。
比如像这道题的C选项:
资源为国家所有,资源开发不应成为暴利行业,可以大幅提高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基金额度,作为,让有能力、有资质、负责任的企业成为开发主体,使其成为未来矿产开发的方向。与此同时,建立矿山生态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者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保障矿山资源的有序开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槛 杀鸡取卵
B.标杆 寅吃卯粮
C.壁垒 唯利是图
D.标准 暴殄天物
这段话是作者对政府提出的政策建议,而“壁垒”是一个典型的贬义词,只有在谈到不合理的保护政策时,才会用到“壁垒”,而“壁垒”是用来被“打破”的。所以在提建议和形容积极政策时,没有人用“壁垒”这个词。C首先排除。
·
2.强调的是哪个方面?
通过“用词搭配”、“逻辑提示”、“作者态度”的考查,我们可以有效排除掉1-2个选项;而“强调点”的考察,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Q:为什么不直接考察“强调点”呢?
A:这是保证不遗漏、正确率最大化的最优顺序,你也可以按自己的习惯先锁定“强调点”,但一定要验证“搭配”、“逻辑”、“态度”和下面会讲的“程度”,因为符合这四项的不一定对,但不符合的,一定不对!
作者强调的点一定会在上下文中出现,此时有两种情况:
然而无论是顺承还是转折,强调的点都不会改变!
那么“强调点”在哪里呢?
对“强调点”的考察基本覆盖所有题目,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最最简单的方法:确定“强调点”之后,找包含“强调点”的词。一个词背后的深义不太好判断,重复出现的字总好找了吧。
以今年的题为例:
·
并不是所有的题都重复出现强调的点,比如下面这道题就没有这么明显:
“科幻电影热播”是背景,引起空格1的结果,造成一种“似乎不久就能实现”(通过虫洞抵达宜居星球)的氛围。空格1在“热播”和“似乎不久就能实现”之间,要兼顾二者来考虑。
“科幻电影热播”,“热播”说明“热门”、很受欢迎、大家都爱看、接触得比较多;“似乎不久就能实现”,说明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受到了极大的期待。
4个选项中,A和B强调“十分了解”;D 强调“难忘”;C强调兴趣浓厚。
上下文并无一处暗示人们了解和难忘,更多地是在强调“热门”、“受欢迎”,C项更贴近文意。
这道题从第2个空格入手更容易,A、B很容易排除,不细讲;D “Y受制于X”,受制这个词赋予了X主动性,即X主动去限制Y才可以说“Y受制于X”,“太阳系内天体”是一个范围,并不能主动限制“深空探测”,所以D不可选,应选C——局限于“太阳系内天体”的范围。
·
接下来这道题的正确率只有20%,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共两句话,第1句“中小型书店在XX,XX,XX方面和大型企业无法竞争”,话峰一转,作者提出“专注于某一特色”的策略,然后说“市场小而利润不小”。空格1在“专注于某一特色”和“市场小而利润不小”之间,所以一定兼具二者的特点,也就是“特色”和“市场小”。四个选项中只有D具备这个含义——A 都发扬光大了,接不上“市场小”;B、C是好上加好,前面已经讲小企业处于劣势,并无优势可言,所以B、C不能选。A、B、C绝对要排除,验证一下空格2,成立。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在做题时,逻辑关系一定要很清晰,搞清楚哪个词受哪个句子限制——总起/总结句的词,要看分论点在强调什么;分论点的空,要看同一层次内的上下文在强调什么。
·
2. )转折
转折与顺承的原理是一样的,也是要在上下文中找“强调点”。只不过一转折,有的同学就容易错。
我们抽象来看转折的特点,比如这样一句话:
不能是_____,只能是A。
空格处应该填“非A”,即包含特点A,而含义又与之相反。
用真题来说更好理解,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空格2与“专注持久”相对,要选“不专注”、“不持久”的词,排除B、D;
空格3与“优品精品”相对,要选“不优良”、“不精美”,验证C。
35题难度较低,还不能充分体现转折的特点,我们再看下面这道题:
首先排除B、D。A 明哲保身,强调地是回避矛盾来保护自己,文段中并没有提到单个企业需要“回避”什么。C 独善其身,本义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处事风格,最贴近文义。
·
总结一下,为了确定词义侧重,找到强调点,我们需要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
·
考虑完“词义侧重”,命题人还给我们留了一个坑:
有的题目中,可能有两个选项都符合前三点的要求,仅仅是程度有所不同,这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所有涉及程度的题目简化一下,大约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告诉我空格处应该填什么?
坏和好,或者一般坏、一般好?
以程度加深为例:
语言是很微妙的,在好和不好之间,有数不清的等级,好比向纯净水里滴蓝墨水,每一滴下去都比刚才更蓝一点,从纯净水到一池蓝墨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无数的渐近状态。用词也是这样,要一点一点渐近,才不会觉得唐突。
如果上面这样说过于抽象,那我们就用下面这道题来说明:
从程度上判断,“特别是”——表示程度加强,所以空格1处的词必须比“自己的”程度弱一些,才能产生加强效果。“独立”的程度和“自己的”程度一致,“固定”的程度弱于“自己的”程度,所以B优于C。
也可以从第2空判断,对外话语体系是一个抽象的集合,能够“代表”、“承载”态度和价值;而因为其抽象性,起不到“说明”的作用,锁定A、B、D;又因A 灵活完全不符合空格1前后的强调点,所以排除A;上面已经说明排除D的理由;选B。(感谢@阿西吧 同学指出笔误,at不出你,依然谢谢)
·
·
·
·
【逻辑填空】这部分我准备了挺长时间,不夸张地说,草稿都写了四、五篇。如开头所说,原理非常简单,在熟练之后,这些都是在读文段的瞬间,本能一样完成的。日常说话中也同样会涉及到这几点,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
结合这几点,你也可以摸索出自己的方法。我经过几次尝试和调整,发现采取这样的步骤,比较能兼顾速度和正确率: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