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22:02:33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本溪华图
一双鞋走出来的信任
他的事迹:
7年时间,转战全市4个帮扶点。因为痛风病脚部肿大,他常年脚穿一大一小两只皮大靴从村头走到村尾的形象,深深印刻在百姓心中。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了给村里找到最合适的产业,减少试错的机会,每个项目老袁都要亲力亲为,仔细考察后心里才有底,老乡都喜欢叫他“泥腿子”,在十里八乡出名的不仅仅是这个绰号,还有他脚上的一双鞋。
拖着一只病脚,老袁带领乡亲们依托独特的高山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当地发展起黄牛、黑米等特色产业,所有村民都能从种植、养殖和务工中收益。如今,再看到这双鞋,老乡们更多的是感动。
2018年8月,整个茶陵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本该回到市里的他却主动要求留下来巩固脱贫成果,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开市场,经常忙碌到深夜。
观点:
真真正正地做到“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袁桂雄以最朴素、直接的方式——走访+亲自实践,一一带领帮扶的村落完成脱贫。
转战多村,攻坚不辍;扶贫路上,无怨无悔。年近花甲的袁桂雄坚定地说:“我只是全市2000多名驻村干部中的一员,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是一个党员的本分。”
对于老袁来说,脱贫摘帽不是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起点。
鼓舞亿万青年投身改革开放
他的事迹:
从延川的《山花》起步,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文学梦想。1981年,他用21个昼夜,创作完成了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广受好评,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此后,路遥用三年时间开始构思创作反映中国城乡社会1975年到1985年之间历史变迁的作品,为此,他深入陕西铜川煤矿体验生活,采风创作并阅读研究了大量中外名著和地方志,完成了几十万字的笔记。1986年,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1988年,《平凡的世界》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在全国听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1991年,《平凡的世界》以榜首位置获得了年度茅盾文学奖。
观点:
用生命写作,为人民而歌。说的就是路遥。
他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刻画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10年间的巨大变化和普通奋斗者的形象,激励人们摆脱苦难,奋勇前进,追求美好生活。
正如路遥所坚持,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反映现实 塑造改革者形象
他的事迹:
1979年蒋子龙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改革文学”先河。他始终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为现代化建设进行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
1981年后,蒋子龙陆续发表了《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等一系列表现工厂、城市改革的中短篇小说,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激发了全国上下的改革热情。
观点:
作为一位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者,蒋子龙始终认为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坛,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不可缺席。年逾七十,仍笔耕不辍。
社会评论认为,特殊的经历使蒋子龙作品总有高度精练的特点,特别是其作品中多层次的艺术结构,迄今仍能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其主题并产生共鸣,而这能催动读者精神上的觉醒,进而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她的事迹: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敦煌文物保护创新性地发展了保护和利用双赢的新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成功范例。
樊锦诗,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来到敦煌莫高窟,从事科研工作,一呆就是56年。伴随着改革开放,1979年敦煌景区开始接待中外游客,樊锦诗等学者始终坚持“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先保护再利用”。
2003年,樊锦诗联名其他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议》的提案,开始启动每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实际研究,并于2005年首创了“旅游预约制”。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成立,实现了“总量控制、网络预约、数字展示、实地看窟”的开放管理新模式。
观点:
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7年,樊锦诗说,不是做官,而是担当、责任和使命,要有“问题意识”。
正因为这一份“问题意识”,她工作中坚持保护为先、持续思考、辩证分析,《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高科技大数据监测中心、旅游开放新模式、“数字敦煌”等一一落地实现。
扎根敦煌的50余年,樊锦诗始终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是名副其实的“敦煌的女儿”。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